云阳子 新零售行业专家
大家好,我是云阳子,今天分享的主题是“重新定义便利店,无人零售的玩法”。内容出自于我给一些无人零售企业的内参,我2000年从事互联网,2009年做品牌电商,大概在2015年底做新零售推动。目前来讲,最重要的是做一些顾问,写一些研究。
今天分享四点内容,第一传统便利店的痛点;第二便利店竞争格局,聚焦于办公场景;第三讲无人货架的下半场;第四传统便利店的下半场。第三和第四实际上一个是增量市场,一个是存量市场。
第一部分传统便利店的痛点。首先租金高,便利店由于位置决定租金,本质是中国特有的商业地产问题,但租金高的问题改变不了,反而电商帮了实体零售一帮。其次人工成本高,24小时便利店三班倒,人工成本也解决不了。中国劳动力下降,人工成本那么高,便利店基础员工工资高不高?很低,在中国目前便利店员工工资比制造业员工工资还要低,比物流配送人员工资还要低。再次无人导购,会导致新品销售难,没办法解决。
第二部分便利店竞争格局聚焦于办公场景。一个传统势力,传统便利店派。两个破局者,无人货架派+新型便利店派。破局者观点:“传统便利店的毛利率是百分之三十几,最终净利只有百分之一点几,里面有巨大的空间和机会”。所以便利店开始热了,投资界也很热了。无人货架派,纯无人零售。新型便利点派,有人零售和无人零售结合。传统便利店,有人零售。总体发展趋势,两个破局者带动传统势力,重新定义便利店。
第三部分无人货架的下半场。无人零售在今年才开始火热,无人货架基本上定义为办公室场景的无人便利店。在部分破局者眼里,无人货架是一门好生意,经营成本低。在部分投资人眼里,无人货架就是新零售,可以弯道超车传统便利店。投资人开始“疯”投,天使轮与A轮,十几亿进入市场。到2018年风云突变,1月,猩便利在行业内最早做出调整,属于战略性调整,模式升级为便利—蜂窝模型,放缓三四线城市扩张。3月,便利蜂内部员工爆料,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,剩余38个已铺设简易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。4月,果小美发布公告,宣告正式战略转型。
我们要复盘一下,我找了几个人复盘,大家都认为无人货架没有前途。小E微店总经理荣光认为目前行业有四大烦恼,订单少、货损大、运营成本高、盈利很难。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上半场大家所遇到的通用问题,所以荣光说,认为核心原因是忽略了场景与网点质量。他是怎么做的?我把他的话总结一下,他的理论是位置理论,遵循着实体零售业的核心经营法则,抢位置,在一个空白的市场,抢占好网点就是当下的核心竞争力。小E微店对网点的定义是必须封闭式场景+固定人群+覆盖100人以上。今年5月份小E微店样板市场,北京市场1800个网点,人员费用差不多每个月一百万,耗损率百分之七点几,物流占比7%,营销5%,北京的营收在每个月700万左右。如果不做营销,北京市场可以做到盈亏平衡。这个模式成立不成立?从荣光角度来讲用纯粹零售玩法认为是成立的,比北京样板市场更好的深圳市场,效益更好。这是小E微店的一个例子。
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例子,司江华的观点和荣光恰恰相反,在一个区域市场,门店密度就是核心竞争力之一。他的原话是“你不能说1000人公司的人有需求,30人公司的人就没有需求,只能证明你没有能力满足30人的公司,把这个业务当成生意看,跟当成商业模式是两种思考路径,猩便利要打造的是消费模式,要做消费平台。到底谁是正确的呢?上半场战局,位置理论打败了密度理论。上半场启示1,在空白的增量市场,是运营决定技术方案。上半场启示2,目前还是传统零售的玩法,不是新零售玩法。
下半场会有三大变化,第一实体终端,由无人货架,逐步转变为智能货柜。难点是如何过渡。第二购物行为,购物第一步由无人货架转变为手机APP看商品。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。第三销量占比,100%销量来自无人货架,转变为80%销量来自线上,20%销量来自线下零售终端。所以未来没有无人货架,只有智能货架或货柜。
第四部分传统便利店的下半场。门店资源,占据了商圈的好位置,但是门店场景面临着挑战以及重构。用户资源,有很多用户,但用户有效触达与实时触达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怎么办?有几个方案,下半场的存量改造方案。第一轻量级改造,零售终端设计:无人+有人收银,无人+有人导购,节约用户时间。第二中量级改造,零售终端设计:无人收银,无人+有人导购,24小时无人零售,节约用户时间。第三重量级改造。
最后讲一个核心观点,增量市场,运营决定技术方案。存量市场,技术改变运营认知。
主持人:今天主办方很荣幸请到了新零售行业专家云阳子,您好。
采访嘉宾:您好!
主持人:有的专家说无人店是为商家考虑的,但其实更应该为顾客考虑,考虑用户体验。那您作为新零售专家,对于无人店、便利店,是先考虑消费者的综合体验感还是厂商的成本?请谈谈您的看法。
嘉宾:我们先讲讲传统的便利店,像日企的便利店,经营的非常好,运营水平高,在大陆,却很难赚钱。房租很贵,人工成本高。在大陆,其实便利店员工工资很低,传统便利店很难赚钱,是不是需要突破一下?在新零售时代我们会考量这个问题。无人零售是种模式,无人加有人也是一种方式,如何融合,需要考量。这就会提到经营者效率问题,一些经营者站在用户角度考量的,24小时便利店想法很好,但招工很难,这是中国大环境决定的,是种普遍现象。那怎么办呢?这时候就可以考虑用无人零售叠加,白天有人,晚上是无人的,但是用什么工具呢,用售货机还是开放式的,这是另外一个技术解决方案。这是我们考量的一点。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应用,中国创新很多,像办公室场景的无人零售,世界上其它国家应该没有的吧。
主持人:您觉得便利店有存在的必要吗?大卖场可以代替它吗?无人便利店可行吗?
嘉宾:我个人理解,要看场景的。便利店在中国的生存空间非常大的。有人便利店还是有好处的,举个例子,便利店做餐饮,鲜食部分,有人去做是件很好的事情。像每层办公楼有个便利店,这可能就要考虑无人售货机了。
主持人:盒马生鲜会对大卖场有一定的冲击,便利店也会对大卖场产生一定的影响,那您对整个新零售的趋势有什么看法?
嘉宾:这个命题很大,大卖场,便利店,标超,我个人认为可以用生态的观点去看,从系统的角度去看,这个生态在演变,便利店在发展,大卖场是不是会萎缩,这是从实体零售的角度看的,实际上大卖场有到家服务的,盒马其实可以定义为新兴大卖场的概念,它对便利店会产生影响,目前不能判断哪个更好,这里面充满了商机。
主持人:IT方面,您有什么想法分享给大家?
嘉宾:新零售很重要的概念是技术推动零售,技术是非常重要的,没有技术,零售变革不会那么大。我们换到便利店场景,便利店其实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考量的,提供传统的付款方式,也提供自助下单的方式,这些都与技术相关。除此之外,所有的新兴便利店,它希望把便利店数字化,所以技术工具影响了运营思维的方法,数字化运营推动了变革。